第三十六章 原始资本积累(十一)-《全球战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徐先生,吾听说你一直在跟利奇先生翻译、整理几何原理的相关书籍?”

    “确有其事。”

    “感想如何?”

    “太孙,臣接触泰西的格物书籍越多,就越感到惊恐。泰西诸贤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公理,然后用公理推导新的理论,之后又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,如此反复,估计要不了多少年,泰西的产业就可以得到极大的飞跃。”

    “嗯,徐先生说得非常在理。那么,徐先生你来看看这几本册子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太孙殿下,这几本册子从何而来?!这,这,这简直就是天书啊!”

    “呵呵,徐先生不要问这些从哪里来。这些东西,有用么?”

    “岂止有用,简直就是能推动我大明向前走很大一步啊!”

    朱由栋给徐光启的,其实不过是现在朱由栋的脑子里还能回想起来的一些数理化、生物、医学知识。除了医学书籍确实算这个时代最高端水准外,其他的东西,其水平顶天就是21世纪的初中级别。

    杂乱、低级、不成体系,而且特别是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东西,很多是需要做相关实验来验证的。朱由栋此时当然无法去做实验,只能是粗暴的直接写明结果。

    比如化学最基础的元素周期表,他现在手里连最原始的显微镜都没有,又怎么可能观测到分子,原子?但他就直接写在书里了:而且特别写明,先别管能不能做实验验证,他就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徐光启是何等人?这个时代最厉害的科学家。或许受限于此时的科技水平,他的见识和知识确实不高,但是人家的思维、智商可以说足够碾压朱由栋。所以,在再一次稍稍仔细的看了这些册子后,徐光启当然提出了很多疑问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