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-《全球战国》
第(2/3)页
真正做出了成绩的,是张居正。
一条鞭法的核心,就是化繁为简。什么田赋、徭役、加派,统统合而为一,统一折算成银两。农民以后交税什么都不用算,就单交一笔钱就行了。
作为穿越者,朱由栋是非常赞同这个想法的:这个时代,百姓识字率低,由于统治成本的原因,皇权又无法下县。你税种越多,各级小吏和乡里的村霸便容易上下其手。最终的结果是朝廷没收到多少钱,普通农民纷纷破产。而税种化繁为简后,各级官吏想要上下其手,这难度就增大了太多。
尤其是允许徭役折银这一政策,那是大大的善政。一个农夫要出去服徭役,家里缺乏劳力容易导致家里的人饿死不说,还得自带干粮,搞得不好死在外面。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,徭役就是双重乃至多重伤害,一个不小心就家破人亡。而当允许徭役折银后,小农的利益就得到了有效保护。而只要普通小农不大量破产,国家的根基就还是稳定的。
可是小农不破产,士绅们怎么扩张呢?
所以,一条鞭法毫无疑问的触动了官僚士绅阶级的利益,但在张居正在世的时候,有政治强人强行施压,一条鞭法还是有效推行了下去。但是当张居正死了之后……
对张居正的身后,朱由栋是很惋惜的。但在短暂的惋惜之后,他陷入了一个新的长考:为什么海瑞刚刚开了个头就被迫辞职,而张居正却能强硬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?
两者对比,那当然是张居正比海瑞有更大的权力,当朝活太师,有明一朝唯一一人!
可是问题又来了,张居正再怎么权力大,就算像他自己说的‘我非相,乃摄也’,是摄政王吧。但他的权力还能大过皇帝?可为什么后来皇帝却无法保护一条鞭法,以至于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二十年,一条鞭法就近乎名存实亡了呢?
反复思考后,朱由栋眼光一亮:张居正不光是内阁辅,文臣之。在他执政的时代,他还有军队的支持!
其他的不说,戚继光、李成梁,那个时候都唯张居正马是瞻。而那两位的部队是当时明帝国最能打的。所以,管你官僚士绅有再大的不满,真要撕破了脸皮往死里整的话。你们只能不断的用奏章、舆论来批判张太师的灵魂,而张太师却可以用武器来批判你的身体。
张居正之后,惊魂未定的文臣们迅隔绝了武将和皇帝的联系。从此之后,皇帝再想振作,也是没有办法了。
想到这里,思路似乎清晰起来了。
天朝太祖一语道破的真谛,我怎么就忘了呢?这句话,不光适用于打天下,更适用于守天下!只要我有足够的力量,管你什么豺狼虎豹、魑魅魍魉,统统一刀砍下去……这个世界就清净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