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 三-《全球战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于是曹三喜就彻底郁闷了。

    现在曹大掌柜的收支情况是这样的:在扣掉各路股东的分红以及红河实业、方山杂货、金陵报业的成本后,南华宫这边每年的各项收入相加,接近二百万两。

    支出方面,方山学校目前的支出是四万两左右,随着每年新增一千名学生以及由此新聘的教师,学校这边每年的支出会增加一万到一万五千两之间。虽然投入在持续增加,但曹三喜知道这是朱由栋的根基,再加上这支出是可控的。所以意见并不是很大。

    方山实验室的支出方面,在万历三十五年(1607)年全年尽亏四十二万两。预计三十六年亏损会达到五十万两。虽说亏损巨大,但实验室在去年拿出了量产的磺胺和硝酸甘油含片,市场反应极好。方山杂货铺的利润也由此得到增加。而且今年上半年以来,青霉素的人体试验也有极好的疗效,一旦上市肯定是大赚特赚。再加上万历三十五年实验室还鼓捣出了新的镜子(银镜反应)、座钟,钟表小型化也取得了成绩。所以,方山实验室明面上巨亏,但曹三喜心里清楚:没有方山实验室,红河实业和方山杂货根本就赚不到钱。因此,他虽然表面上一再对徐光启、吴有性等人的款项申请各种不满,但实际上拨款还是爽快的。

    此外,木邦那边是可以赚钱了,但是辽东宽甸那边还是得不停的扔钱,随着手里的逐渐宽裕,花钱一贯大方的太孙殿下已经把对宽甸的资助,从每年十万两提升到了每年二十万两!

    不过,这二十万两在曹三喜看来还是该给的,毕竟跟着太孙这么久了,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。知道东北边防始终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。有了这样的认识,大掌柜再怎么吝啬,这一块支出是绝对不会省下的。

    而最近最让曹三喜不爽的就是这个船厂和舰队了。

    本来在曹三喜看来,海贸上的利润是很高的,也该去分一杯羹。但是殿下您是太孙啊,您直接出面在月港那边搞一堆船引过来还不容易?既然已经招揽了李旦、颜思齐等人,在有了船引后,将就李旦这边的海船直接出去跑不就行了么?为啥还要重新打基础,修建港口、船厂并新造大船呢?

    现在,李国助带来的一千多人,以及新招揽的五百多水手,一千多造船工匠,还有为崇明沙、长沙等诸沙洲的军人、工匠提供各类服务的后勤人员,前后累计已经有了四千多人。太孙殿下规定,这些人的吃食、衣物都由南华宫提供。故而,这些人一天到晚人吃马嚼的,每个月都要尽亏近五千两白银,这一年下来就是六万两。

    吃饭穿衣都是小事,关键是这里面的军人要领军饷,工匠要领工钱。而且太孙殿下大手大脚的毛病从来不改,又把这些家伙的薪资定得极高:李国助这个游击每月军饷250两,最下面的普通战兵每月都是二两。而工匠呢?葡萄牙来的造船师每月也是250两,最低的学徒也是每月一两。如此算下来,这些人的薪酬一年又要尽亏好几万两!

    这还是这些丘八不出海坐着就能领这么多钱呢,按照殿下的规定,水师官兵出海一次就有补贴,补贴按天数计算,每天每人半钱。生病了包治,阵亡了抚恤……一年下来,又是几万两。

    去年做船舶试验,花费近三万两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