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-《全球战国》
第(2/3)页
“原来如此,说起来,朕的宗室新政推行了整整二十年了,你觉得如何啊?”
“臣觉得极好。皇上推行宗室新政的时候,臣不过十岁。那时候家里满屋子藏书,但就是米缸里没有几粒米。臣的父亲为了家人生存,不得已在街边摆摊为人书写家信以求生。就这样都还提心吊胆,生怕被人举报以至于摊位都开不下去。皇上的新政开始后,家父光明正大的做起了文房四宝的生意,家里很快就不虞温饱了。如此,臣才有读书、进学的资格。”
“哈哈哈,极好极好。朱逵柚,朕今天看到你,非常的高兴。”
当然高兴了,因为这样的青年科学家,是完完全全因为他的蝴蝶翅膀而诞生的。这种人才的出现,一方面说明了他宗室政策的正确。另一方面也表明大明的科研教学已经进入了正轨:可以自行的,源源不断的培育高精尖的人才了。
这和他利用穿越者的先知先觉,搜罗如徐光启、孙元化这样在历史本位面都赫赫有名的科学家的感觉,完全是不一样的。
“皇上。”看到传说中威严的皇帝是如此的和蔼,朱逵柚的胆子稍稍的大了一点:“这门龙腾炮,之所以能够诞生,可不光是臣的卷板机的功劳。事实上,为了承受未来近半吨重量的炮弹对炮膛的冲击,这炮身的强度就必须要高。但钢铁嘛,强度高了脆性也大。脆性大了根本没法卷板。”
“说得有道理,那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?”
“这就要归功于长公主殿下麾下的材料实验室了。他们拿出了新的合金配方,在保证炮身强度的同时,也使其具备足够的韧性可以耐受卷板。同时,良甫先生(王徵)又研发了新的焊接方式,如此,才使得这门巨炮得以诞生……”
果然,科技越是发展到后面,需要多学科配合的比例就越来越大。一旦某一学科的研发跟不上,就会造成明显的短板效应啊。
嗯,说起来,西班牙人已经把300mm以上口径的大炮安上那艘万吨巨舰投入实用了。这么看起来,欧洲的学科体系建设也搞得很不错啊。
想到这里,朱由栋的心情不自觉的有些沉重了。
然后他自然的把眼光转向了负责电学研究的宋应星。
“皇上。”看着朱由栋的眼光,宋应星哪里还不明白朱由栋的意思。他赶紧的越众而出:“皇上,去年电学研究室也取得了一些成果。额,我们按照皇上的提示,用钨丝做灯芯,做出了能够持续照明的电灯。目前使用电池提供能源,一个灯泡可以持续的照明五百小时以上。我们也按照皇上提出的电磁感应理论,用蒸汽轮机驱动发电机,可以持续的发电了。但是,现在问题卡在电流强度和电阻上。这里面到底存在什么固定的公式,我们还不明确。这些,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提供数据后,才能归纳整理出来。我们也按照皇上的提示对变压器进行了预研,不过在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的情况,变压器的研发其实有些空……”
“……”沉默了一会后,朱由栋长叹了一口气:“照理,科学研究,朕深知其中自有其规律,不能单纯用命令下催促。但是呢,长庚啊,你刚才也听到了,这龙腾炮,实在是太重了,陆军要使用,只能是装载在火车上,但即便是列车炮,这么重的炮弹,真放在陆地上开火,对承载的列车和铁轨都是极大的损耗。所以,他的真正用途,还是要着落在海军身上。而海军要装这样的巨炮,必须要大舰。而大舰,必须要实现电气化啊。”
“臣知道海军在美洲被西贼的巨舰击沉了两艘铁甲舰。”宋应星有些羞愧的低下头:“因为臣等的无能,让我海军将士遭受如此损失,臣心里也极为过意不去。臣带领的电学实验室,已经是在加班加点……”
“好了,长庚,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。总之,研究要提速,但是安全,科研人员的安全,永远是最重要的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