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-《全球战国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是奥斯曼此时的国力,比起中欧来,是最弱的。连大明和欧洲要打造战列舰都觉得财政压力很大,需要做一个五年中期规划。那对于奥斯曼来说,要打造两支可以同时与中欧主力舰队匹敌的海军舰队,是绝对不可能的任务。

    因此,在反复与民政、军事人员协商后,财力有限的奥斯曼定下的海军发展策略是:在东地中海,打造一支有两三艘重巡做骨干,主要是由大量的快速驱逐舰组成的雷击舰队。因为东地中海,尤其是爱琴海海域,岛屿众多,方便小型舰只隐藏、伏击。一旦欧奥再次开战,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依托地利,对欧洲主力舰队进行不对称的雷击作战。

    而在波斯湾,奥斯曼则要打造一支由四艘战列舰为骨干,搭配部分重巡、轻巡组成的主力舰队。这支舰队的作战任务是:如果中欧之间的大战,大明一方占据优势,那么这支舰队就要站在欧盟一方帮助欧盟抵御大明海军——易普拉欣看得很清楚,只要中欧处于均势或者欧盟面对大明稍微处于弱势,菲利普是不敢对自己动手的。但是同理,如果欧盟被大明打得太惨,彻底丢掉了印度。那么奥斯曼在陆地上就要首当其中遭到大明的打击。所以,在欧盟海军扛不住大明海军的时候,拉欧盟海军一把,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安全。

    当然,也有可能在未来,欧盟对大明取得了很明显的优势。那个时候,菲利普就会对易普拉欣起歪心思了。所以,这支未来以科威特港为母港的奥斯曼主力舰队还有第二个作战任务:如果欧奥开战,这支舰队的任务就是从波斯湾出击,切断印度与欧盟本土的联系。

    不过,到底是国力有限,还要兼顾两头。所以和中欧两家未来五年,战列舰数量会增长到九艘、十艘的规模相比。奥斯曼的造舰计划就缩水了一大半:六年,四艘战列舰。

    光看数量,估计朱由栋和菲利普知道了都会“哧~”一下表示轻蔑。但若是这两人真的能够进入此时的科威特造船厂,看到船厂里到处闪耀着刺眼的光芒和洒落的钢花时。肯定会异口同声的大吼:不是吧,老子的船厂还在拿大锤砸铆钉的搞铆接,你tm居然就把焊接搞出来了?你这厮作弊呀!

    而易普拉欣估计会很风*骚的耸耸肩,双手一摊:谁让我是材料专业出身呢,焊接技术?洒洒水哪。

    总之,因为技术的先进性,奥斯曼的四艘以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命名的战列舰,虽然只有1.2万吨的标准排水量。却可以直接上九门305mm主炮——光是焊接技术一项,就能节省几百吨的铆钉重量和上千吨的重复铆接钢板重量。所以一万多吨的排水量,中欧的战列舰只能上六门主炮,而奥斯曼的可以上九门……

    除此之外,焊接技术带来的船体更加完整,航速更高——而且焊接技术广泛使用后,船用钢材的硬度可以不再受铆钉质量的限制,(要把铆钉打进去,先得把铆钉烧热,使其变软,然后趁热打进钢板,这注定了铆钉的材质不会太硬。但是铆钉不够硬,钢板本身也不能太硬,所以用铆接技术,钢板的硬度是受限制的)这就让易普拉欣在材料学上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——哈里发级战列舰的装甲钢,是他新“研发”的,加入了少量稀土原料的维氏装甲钢,在抗弹性能上,比中欧现有的战列舰都要强上不少。

    当然,作为一名材料专业的穿越者,易普拉欣也知道,铆接承剪力较好而承拉力较差。焊接虽然受拉受剪都可以,但怕撕裂。而且从质量保证角度,铆接比焊接可靠多了——毕竟在没有x光机的现在,除非焊缝有很明显的漏洞,否则光用肉眼看,还真不容易看出焊缝有啥问题。而铆接的嘛,质量如何肉眼是可查的。再加上从改变零件材料性能来讲,焊接的残余应力变形问题比铆接严重得多。因此,哈里发级战列舰,倒也没有完全摒弃铆接——不过,就是大量同质装甲的焊接,就已经让这四艘哈里发级战列舰占尽优势了。

    “阁下,如您所见,在有了第一艘重巡练手后,孩子们现在打造阿布*伯克尔号战列舰,比以前熟练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工程进度如何?”

    “水线下部分已经大致完成了。待发动机吊装进来后,就是安装供弹机动力装置。然后就可以完成水线下装甲的焊接。预计再有一年半,这艘战舰就可以下水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